地质灾害形成原因
- 发布日期:2016-05-24
- 浏览次数:1178
地质灾害形成原因
一、崩塌形成原因
1、形成崩塌的内在条件
(1)岩土体类型。通常坚硬的岩石和结构密实的黄土容易形成规模较大的崩塌;软弱的岩石及松散土层,往往以坠落和剥落为主。
(2)地质构造。坡体中的裂隙越发育,尤其产生垂直或平行斜坡方向的裂隙,越易产生崩塌。
(3)地形地貌。坡度大于45度的高陡边坡、悬崖、危岩均为崩塌所形成的有利地形。
2、诱发崩塌的外界因素
地震、雷震、融雪、降雨、河流冲刷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修路、建房开挖坡脚、堆渣填土等都会引起崩塌。
二、滑坡形成原因
1、形成滑坡的内在条件
(1)岩土类型。结构松散、抗风化能力较低,在水的作用下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、土体,如松散覆盖层、黄土、红黏土、页岩、泥岩、煤系地层、凝灰岩、片岩、板岩、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。
(2)地质构造条件。各种节理、裂隙、层面、断层发育的斜坡最易发生滑坡。因为岩体只有被各种裂隙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,才有可能向下滑动,而且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。
(3)地形地貌条件。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,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,才可能发生滑坡。一般江、河、湖(水库)、海、沟的斜坡,前缘开阔的山坡、铁路、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。
(4)水文地质条件。地下水活动,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。它主要表现在:软化岩土,降低岩土体的强度,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,潜蚀岩土,增大岩土容重,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。尤其是对滑面(带)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出。
2、诱发滑坡的外界因素
诱发滑坡的外界因素主要有:地震、降雨、融雪、河流冲刷和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、坡体上部堆载、爆破、矿山开采等。
三、泥石流形成原因
1、沟谷泥石流
沟谷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:陡峻的地形地貌、丰富的松散物质、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洪流。
地形上,山高沟深、地势陡峻,沟床纵坡降大,沟谷形状便于水流汇集。沟谷上游地形多为三面环山,一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;沟谷中游地形多为峡谷,沟底纵向坡降大,使泥石流能够向下游快速流动;沟谷下游出山口的地方地形开阔平坦。
沟谷内有厚度较大的松散土石堆积物,可为泥石流形成提供丰富的固体来源。另外人类工程活动,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,采矿堆弃在沟谷的弃渣堆土等,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。
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,又是泥石流的重要激发条件和动力来源。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、冰雪融水和水库溃决下泄水体等。
2、坡面泥石流
一般发生在坡面小冲沟部位,当山坡上存在较厚的碎石土层,草木茂盛,遇较大降雨时,在土石层与岩石界面处存大量积水,在水头压力的作用下,坡面土体与水流倾泄沿坡而下,形成坡面泥石流。坡面泥石流又称“水崩”。
四、地面塌陷形成原因
1、岩溶塌陷
覆盖在溶蚀洞穴之上的松散土体,在外动力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的突发性地面变形破坏,其结果多形成圆锥形塌陷坑。岩溶地面塌陷多发生于碳酸盐岩、钙质碎屑岩和盐岩等可溶性岩石分布区。
2、采空塌陷
由于采矿活动形成采空区而诱发的地面突然出现塌陷坑。采空塌陷在煤矿中普遍发生,在一些大中型有色金属矿山亦较发育。
激发塌陷的直接诱因是降雨、洪水、地震以及抽水、排水、蓄水、采矿、机械震动等其它人类工程活动。
五、地裂缝形成原因
地裂缝按照形成原因可分为三类:一是内动力成因,如地震、火山、新构造蠕动造成的地裂缝;二是外动力成因,如胀缩土、崩塌、滑坡、干旱、塌陷、冻融、泥火山等造成的地裂缝;三是与人类活动有关,如采矿、采油形成的塌陷和沉陷地裂缝,由于人类修路和其他工程活动挖坡角引发的滑坡、崩塌后缘张裂缝,由于人类爆破和机械振动引起岩土体开裂而成的地裂缝等。
六、地面沉陷形成原因
地面沉陷主要是由于地下矿产开采,采空区整体缓慢下沉所形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