辽河岸边 稻花飘香 ——辽河口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侧记
- 发布日期:2017-08-23
- 浏览次数:324
盛夏时节走入辽河口羊圈子苇场土地开发项目区,人们不禁发出沧海变桑田的感叹:曾经杂草丛生的滩涂,如今映入眼帘的是稻田成行、沟渠相连、道路贯通、设施齐全的“万顷良田”。这是辽河口国土局在此绘制的蓝图,这是辽河口国土局创造的奇迹!
一、立足辖区、挖掘潜力、统筹规划、服务全局
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,随着近几年我市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,工业化、城镇化建设不断深入,耕地占补平衡的压力和难度日趋加大。为破解占补平衡瓶颈的制约,辽河口局对辖区内土地资源进行了全方位梳理。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调查及现场勘查,向农业、水利、环保等部门请教开发水田的条件和瓶颈问题,最后在羊圈子苇场划定了5万亩未利用地作为土地开发后备资源。及时将成果向市局及经济区汇报,在市局领导大力支持下,于当年报市政府批准设立了土地开发项目。几年来,辽河口经济区先后开展了7900亩、1.7万亩、9500亩等土地开发项目。
作为市里的重点工程,土地开发项目要求时间紧、任务重、标准高。为了保证项目区的科学开发及在规定时间内完成,辽河口局对项目区进行了统筹规划,全程管控,通过创新工作机制实现了各个环节无缝连接,保证了在时间节点内竣工验收。几年来,辽河口国土局的干部职工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,连续两年创造了项目区当年施工、当年验收、当年种植、当年受益的奇迹。
通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不但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,助推了辽河口脱贫攻坚工作开展,更为重要的是在全市占补平衡指标紧张的形势下,及时地破解了发展瓶颈问题,为我市经济建设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。
二、强化管理、严于律己、甘于奉献、不辱使命
为了确保重点工程保质保量在节点时间完成,局长亲自主抓并调集精兵强将,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攻坚克难,竭尽全力为项目实施行方便绿灯。整理中心主任孙大志整天风尘仆仆贪黑起早坚守在现场指挥,抓质量,抓进度,经常放弃节假日,加班加点,奋战在第一线。风里来雨里去,从不怕苦怕累,皮肤晒黑了,但灿烂的笑容始终挂在他的脸上。
在保证施工进度的同时,重点加强了对项目的质量监管。督促施工监理人员保证全天候在施工现场把关监督,同时建立项目施工综合协调小组,遇到问题马上组织施工现场会议,对质量不过关的敢于严肃批评及时整改。对个别问题需要政府或其它部门解决的,积极与政府沟通,直至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为止。
为确保开发后耕地能够实际种植,耕地指标验收入库,翟继林局长以站在服务大局的高度,不论是什么问题、多难的问题、无论分内分外,只要涉及项目一律出面协调。特别是工程竣工后为保证省厅验收,主动向经济区领导汇报,协调水利、苇场确保种植。
“宝剑锋自磨砺出,梅花香自苦寒来”,正是由于辽河口国土局的这种吃苦耐劳,严于律己的工作作风,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完工并验收入库,2015、2016连续两年累计新增耕地2万余亩,有效的缓解了全市新增建设用地占补平衡指标紧张的局面。
三、创新工作、求真务实、真抓实干、打造精品
我局不但在开发项目上圆满完成目标任务,在“三个平台”整治项目中,也做到精心组织,科学设计。2013年高标项目确定后,我局从项目规划设计入手,深入镇村充分听取当地政府和村民代表意见,把有限资金运用到了群众最想解决问题的地方,同时着眼于结合“美丽乡村”统筹规划,确保工程设计科学化、合理化。
项目实施后,我局严格质量控制,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要求施工,做到工序规范、质量过关,注重施工的每一个环节。例如修建砂石路,施工方进料后要由局长、业主、监理组成的质量检验小组共同到场检验合格后,方可进行摊铺,创造了按工序分步验收的工作方法。
通过创新工作、求真务实的管理,辽河口局把2013年高标项目打造成了一个优质工程项目,受到了市局领导的好评,成为全市土地整治项目的一个标杆,同时为“美丽乡村”建设也作出贡献,为此,盘锦市电视台还对市局及辽河口做了采访节目进行报道。
展望未来,我们信心满满,相信在市局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,辽河口局将发挥地区优势,为全市占补平衡做出应有贡献。